桃李花开结硕果
锐意创新展风华
在北京基金小镇公益基金会的捐赠下
清华附中“北京基金小镇教师奖励金”
支持颁发清华附中第三届“校长奖—风华杯”
周俊、蒋炜波、丁磊、向玉艳
四位老师脱颖而出
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捧起荣誉奖杯


获奖教师风采
周俊
十九载坚守,匠心育人。周俊老师以深厚的专业素养与开阔的教育视野,推动附中数学教育不断创新。作为附中创新班数学课程的探路者,他带领数学组,为学生搭建从初中到高中、从课内到竞赛的完整课程阶梯。其精心设计的教材与学案,注重思维培养,惠及一届届学子。
他始终秉持“学校好,师生才能更好”的信念,将个人努力与学校发展深度融合,以扎实行动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谦和务实,孜孜不倦,周俊老师以温暖而坚定的力量,陪伴无数学生走向更广阔的数学世界。
蒋炜波老师,清华附中课堂革命的践行者,他坚持“以教促研、以研助教”,将教科研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在班主任工作中,他深入研究并实施学科德育,智育和德育的融合让课堂变成了育人的主阵地;在物理教学工作中,他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开发了问题解决型、任务驱动型、思维发展型等多种教学模式,切实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为核心,驱动物理学科的教与学;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他通过教研课题带领全组教师共赴课堂革命,探索教育教学的新策略、新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发展。他以实际行动将研究氛围扎根在了附中校园。
丁磊,春风化雨润无声,体育育人显真情。体育教研组长丁磊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在操场默默耕耘,将满腔热情奉献给体育教育,将小小操场变成人生的大课堂。他立足体育课堂,成立的十余支校代表队屡获冠军,设计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引入智慧体育,实现学生体育成绩与身心健康双丰收。他是团队主心骨,学生健康守护者,在日复一日的奔跑、呐喊、示范中,展现了一位普通体育教师的崇高境界。
向玉艳老师从教26年,担任班主任工作24年,其中担任毕业班班主任九届。“真诚”“专业”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在班级管理中,她注重集体氛围的营建,即使在高三,也让集体成员有章可循,有事可期待;她注重“看见”每一个人,尊重个性,关注需求,给孩子安全温暖的成长空间,让“做有温度的人”印刻进内心。 她始终践行“语文即生活”的教学观,通过有情感的课堂、有内容的朋友圈让学生看到真实的老师,真实的语文。她的课堂也从来不是单纯的讲习,而是一次次温润心灵、塑造人格的旅程。她“规范”着孩子们的现在——守时、负责,做积极有爱的人;她更影响着孩子们的未来—善良、正直,做不只是看见自己的人。她将在 “做真人,育真人”的教育之路上矢志不渝。
获奖教师感言:
周俊老师:当年一进清华附中的校门,我就特别喜欢,这里整个氛围都在鼓励老师追求卓越、敢于创新。清华附中给了我特别好的成长平台,让我能把自己的教育理想一点点实现出来。我始终觉得,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只有附中发展好了,老师才有更好的空间,我们的学生们也能获得更优质的教育。
丁磊老师:当体育老师一晃已经24 年了,看着学生们从怯生生不敢碰运动器材,到赛场上生龙活虎;从跑几步就喘、军训晕倒,到后来能轻松完成长跑 ——这种成就感无可替代。体育不只是锻炼身体,更能磨练意志品质、树立团队精神,培养家国情怀。清华附中的操场是我实现教育理想的地方,看到学生们像小树苗一样成长为参天大树,这是我保持热情的最大动力。
蒋炜波老师:我2008年的本科毕业实习就在清华附中,然后有幸在2012年成为了一名清华附中人,目前已整整13年。校长特别鼓励大家进行自我革命,创造性地开展本职工作。清华附中人一定要坚定主人翁意识,主动去思考附中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主动去找到那些具体的问题,然后通过研究去创新、去实践、去突破,要努力冲刺在最前面去解决问题,去成就清华附中,也成就我们自己。
向玉艳老师:如果说学科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准,班主任则更应该看到学生“人”的一面。班级分工要具体,责任到人。个别谈话要充分,学会做合格优质的“树洞”,“听”比“说”往往更容易帮我们看到真实的个体,也更能帮到他们梳理自己,倾泻情绪。我觉得做班主任最重要的是要“看见”每一个学生。
当捧起这座奖杯,意味着他们作为清华附中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要加倍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呼唤全体清华附中人,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承担起为中国式现代化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