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启程
甫智方舟暑期实践山西侯马支队共19人,由清华附中本部张茜老师、清华附中将台路校区孙晓燕老师、清华大学王金南同学、迟熙同学以及清华附中的15名高一学生组成。英国牛津大学Oliver Kroboth等同学在线参与。
经历过前期的培训和交流之后,7月16日一早,支队的老师同学们相聚在了北京西站,出发前往山西省侯马市。列车运行途中,同学们都在专心致志地准备ppt,与老师不断讨论、交流,精益求精,尽可能将课程做到充分、有趣,努力为孩子们打开一个更丰富多彩的世界。到站后,路西小学的校领导热情接见了全队师生,在路西小学校园内举行了启动仪式。
2.支教
Voluntary Teaching
7月17日一早,支教正式开始。支队师生吃过丰盛的早饭,早早的来到路西小学准备开始教学。小老师们首先和当地的各班主任老师熟悉了一下情况,接着便去到各个班级进行课前准备。每位队员都细心准备,希望为路西小学的学生带来高品质的课程。
支教团学生与各班班主任见面
摄影组的小老师们为大家带来了构图和色彩的知识,带领同学们拍下许多美丽的照片。科学组带着同学们做了有意思的实验,使同学们了解到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传统文化和励志教育组的小老师们为同学们带来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知识。英语组的小老师们教会同学们基础的英语表达,课上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氛围。
手工课的老师为大家带来精美的折纸体验。音乐教室里,合唱的同学们传出阵阵悦耳的歌声。孩子们在小老师们的带领下踊跃参与课堂活动,回答问题。有的小老师准备了小礼品奖励表现得好的孩子,活跃了课堂气氛。
支教的过程中,队员们还参与了北京大学斯坦福亚裔肝脏中心的乙肝知识科普活动,身着该中心统一发放的服装,依次开展了乙肝知识宣讲、观看乙肝视频、有奖知识问答和趣味游戏等活动,让路西小学的小朋友们对什么是乙肝、如何预防乙肝以及其传播途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帮助大家有效减少对乙肝的误解和歧视。
除了这些老师们个人准备多姿多彩的线下课程外,支队还与三位牛津大学的同学一起进行了线上英语课程。该课程主要围绕欧洲的历史文化、建筑美食和神话故事展开。虽然只有短短的三节课,路西小学的学生们还是从这三节课中学到了许多平常接触不到的东西。参与牛津线上课的小朋友从刚开始听不太懂也不敢说英语,到被三位线上老师课程中的美食、美景、文化和故事所吸引,开始表现得兴趣盎然,到最后变得积极主动地与线上的牛津老师互动拍照。Dominic老师还用中文跟同学聊天,小朋友们也都很喜欢Oliver老师,对Leo老师的美食和故事很感兴趣,课后孩子们说希望以后可以到牛津老师们讲的地方和老师们的所在的牛津大学参观学习。
牛津大学的学生志愿者开展在线支教
除此之外,清华附中将台路校区孙晓燕老师还为侯马市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带来了《统编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的精彩讲座。讲座吸引了当地近百名中小学老师前来聆听。孙晓燕老师首先带领教师们了解了统编教材,正确把握教学方向,认识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接着,她以《狼》为例,激发兴趣,进行拓展阅读,分别列举了沈石溪的《狼王梦》,李微漪的《重返狼群》,姜戎的《狼图腾》,杰克伦敦的《白牙》四个案例。每个案例当中都设计了具体可行的整本书阅读的操作方法。从活动设计实施的方法,到学生阅读成果的展示,从阅读计划的详细制定,到相关视频的生动链接,孙老师的精彩解读,丰富了老师们的教育方法,让每一位在座老师都沉浸其中,受益匪浅,获得高度好评。
结束了三天的支教课程后,支教团成员与路西小学的师生们齐聚在操场,举办暑期实践活动的联欢会。路西小学的小学生们纷纷上台展示自己的才艺:舞蹈,唱歌,二胡,笛子,钢琴,架子鼓,朗诵等等。他们还为支教团的师生颁发奖状,感谢他们三天来的辛苦付出。
7月19日这一天是队员魏栾骅同学和卢克安同学的生日,大家一起为两位同学庆祝16岁生日。两位同学戴上了生日帽,全队师生们为她们唱起了生日歌。生日会让队员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两位同学在异乡也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3.研学
结束了三天的授课,支教团师生与路西小学的学生一起开展了研学实践活动。第一站为路西小学会议室。在这里,支教团的师生们了解了关于侯马盟书的内容、现实价值等,并体验了书写大篆,深有感悟。大家还聆听了路西小学老师关于青铜器的讲解,对许多不同种类的青铜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还自己动手进行了仿制青铜器的实践活动。老师又为大家讲解了关于侯马地方特色文化中的白店秧歌和皮影戏。支教团的师生们都纷纷为侯马深厚的文化积淀而惊叹。
第二站,支教师生与路西小学的学生们一起乘车前往了晋国古都博物馆。在那里,讲解员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晋国的历史、晋国国君的一些趣闻,以及晋国高超的手工技术和强大的军事力量,让大家对于晋国各方面的历史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晋国古都博物馆的行程结束后,大家又一起前往了平阳厂旁边的平阳公园,感受了当地的人文气息与绿化美景。
第三站,师生们来到了彭真故居进行参观学习。第一个展厅的前半部分是由路西小学的小学生讲解员为大家解说的,他们端庄大方,自然从容,给前几天为他们讲课的小老师们带来了许多惊喜,在这里,师生们了解了彭真的生平故事和革命精神,收获良多。
第四站来到侯马皮影师傅的工作室进行访谈。工作室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皮影。精美的雕工,鲜艳的色彩,小小一张皮尽收忠奸贤恶,喜怒哀乐,全队师生无一不为之惊叹。皮影师傅简单地介绍了侯马皮影之后,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皮影表演。大家还亲自体验了演皮影戏和制作皮影的过程,感受到了皮影文化的魅力。
4.返程
7月22日,支教研学活动的最后一天,支教团的师生们忙忙碌碌地进行收捡。大家收拾好了行李,并把自己满满当当的支教收获小心翼翼地打包好,启程回家。短短几天,教过了许多学生,收获了许多友谊。这次支教大家本是萍水相逢,但又仿佛是冥冥中早已注定好的缘分,能同路西小学的师生们相聚在一起让我们有了太多的收获和回忆。
5.志愿者心得
本次支教研学之旅,不仅是我们为路西小学的学生们教授课程,同样地,我们也从支教中收获良多,所谓教学相长大概就是这个模样。——清华大学学生 迟熙
不舍是因为孩子们的活力与求知欲感染了我,他们让我回忆起自己儿时稚嫩的模样,短短几天内仿佛回放了童年。遗憾是因为自己无法向他们倾洒出所知的全部,只给他们留下了一点颤颤的火苗。但这恰巧也是我所庆幸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点星火会引领他们去拓展他们的涉足之地,去探索与创造。——清华附中学生 卢可安
支教,是一种磨炼,也是一种成长。我们教育了他们,他们也教育了我们。我想,我很庆幸自己报名了这次支教活动。如果再来一次,相信我仍旧会坚定地来到这里。——清华附中学生 张信桐
现在,我已经真正理解了“给他人一个梦想,给自己一份成长”。成长无论多少,梦想不论大小。希望侯马的孩子们,也希望我自己,在不断前行的路上,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清华附中学生 李奕
6.受众评价与感受
今天,来自清华附中的高一哥哥,给我们上了一堂激励人生的课,在课中,他说要让我们追寻目标要有自己的小目标,比如我的目标,就是在下次期末考试考全班前五名。他也给我们举了他的一个小目标,告诉我们定目标有哪些要求。在这第一节课中我明白了人生要有目标,这样人生才充满希望和梦想。——路西小学五年级一班 曹佳源
今天下午的第六节课,清华附中的学姐给我们讲述了摄像机的历史和一些关于肝病的知识。我们知道了摄像机的发展历史,了解摄像机的原理和摄像机的各种型号,还有摄像机外壳上面编写的数字有什么含义;第二部分让我们知道了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是5个相关联的病,具体知道了乙肝的传播途径,和预防肝病要打几针打几次……总而言之,这堂课让我学会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五年级二班 于佳彤
7.结语
同舟共济,教学相长。在这次为期一周的支教研学活动中,大家相聚在侯马这个县级市,相聚在这个质朴的晋国古都,不论是支教团的成员,还是路西小学的学生,都收获良多。在这里,有人打开了一扇窗,拉开了一扇门,让梦想初见踪迹;在这里,有人挥洒汗水,感悟教育的伟大、语言的神奇、心灵与心灵相互碰撞的美妙;在这里,有人用纯洁好奇的眼睛看到更远的世界。“给他人一个梦想,给自己一份成长“。路西小学的学生们在本次活动中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梦想,有人想当医生,有人想以后考上清华,有人想做科学家,还有人想像他们看到的支教学生一样,长大也要去支教。让梦想的种子在心中发芽,找到自己前行的道路,这是那些孩子们的收获,也是支教团成员们最大的成就。感受教育的辛苦,将自己的星星之火传递给更多人;回望孩子的真诚,审视自己的生活;走出自己生活的一亩三分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些,是本次支教活动带给支教师生的成长。怀揣着梦想,经历了成长,继续踏上更光明的远方吧。
文字:张信桐 霍芊一 卢可安 李行健 陈博暄 李奕 万芊乐 闵灵熙 迟熙 曹佳源 于佳彤 王金南 路西小学
摄影:支队全体师生、路西小学
编辑:张信桐
审核:焦义菊、侯进科